什么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的行为主要包含:
1.意料之外事件不追究刑事责任。
当行为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损害结果,但并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因为不可以抗拒或不可以预见是什么原因致使时,这种行为不被觉得是犯罪,因此行为人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比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致使的损害,就是意料之外事件。
2.正当防卫行为也不追究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别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于这种行为,即便对不法侵害人导致了损害,行为人也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行为同样不追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别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只须避险行为符合法定条件,行为人就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该注意的是,假如避险行为超越了必要限度导致不应有些损害,行为人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或许会减轻或免除处罚。
2、不追责的情形有什么
找法网提醒,不追责的情形事实上与上述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所重叠,但更侧重于从刑事责任能力的角度进行讲解。具体来讲,不追责的情形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的情形,即不满14周岁的人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这是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缺少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减轻刑事责任年龄的情形,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由于虽然他们拥有了肯定的刑事责任能力,但相较于成年人仍有所欠缺。
3.需要区别的是,虽然有的行为在特定状况下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这类行为是合法的或无害的。比如,紧急避险行为虽然不追究刑事责任,但行为人仍需对导致的损害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什么行为可免除刑事责罚
关于什么行为可免除刑事责罚的问题,事实上在法律上并没一个明确的“免除刑事责罚”的定义。
但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以下几种情形或许会被视为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
1.对于自首、立功等情节显著轻微的犯罪行为,法律或许会给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处置。这是由于这类行为表明行为人有肯定的悔罪表现,且对社会风险程度相对较低。
2.在某些特殊状况下,如行为人因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致使犯罪时,假如其主观恶性较小且社会风险不大,法律也会会考虑减轻或免除处罚。
但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处置并不是绝对,而是需要依据具体案情进行综合判断。
3.虽然法律对某些行为或许会给予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处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行为是合法的或可以容忍的。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遭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大家也应该积极主张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别人权益的社会风尚,一同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