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应该找什么部门解决
医疗事故发生时,受害人应当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寻求解决,具体来讲:
1.若医疗事故发生在非直辖市区域,受害人应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若医疗机构所在地为直辖市,则应由直辖市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2.存在病人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时,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需在接到报告或申请后的7日内,将案件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置。
这一步骤依据的是《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的有关规定,确保了医疗事故处置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2、医疗事故有什么解决方案
找法网提醒,医疗事故的解决方案主要包含自行协商、行政解决和司法裁决三种渠道。
1.医患双方可以基于自愿原则进行协商,达成的协议在合法合规的首要条件下具备法律效力。
2.依据《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为双方提供一个公正、中立的解决平台。
3.若协商和调解均没办法达成协议,受害人可以通过司法渠道解决争议,但应该注意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的法律适用存在差异。
这三种解决方案为受害人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旨在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公正、适当的处置。
医疗事故医疗费标准是什么
医疗事故的医疗费标准是根据医疗事故对病人导致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成本计算,凭据支付,且不包含原发病医疗成本。
1.若医疗事故结案后,病人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应根据基本医疗成本支付。这一规定确保了病人在医疗事故中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
2.《医疗事故处置条例》第五十条还详细列出了医疗事故赔偿的其他项目和标准,如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等,为医疗事故赔偿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依据。
这类规定旨在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妥善处置。